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转子间伴外侧壁骨折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9~83岁,平均75.5岁;车祸伤8例,摔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4 d,平均4.5 d;随访时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疗效评价采用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68个月,平均(44.8±8.8)个月。手术时间(61.02±38.28)min,术中出血量(226.00±162.52)ml,住院时间(10.8±9.2)d。所有患者未出现局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髋内翻短缩畸形,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6.2个月。末次随访时,PPMS评分为(7.22±2.36)分;Harris评分为(79.46±11.02)分,其中优5例,良9例,可2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伴外侧壁骨折的转子间骨折中期疗效显著,术中可避免外侧壁二次损伤,尤其对外侧壁严重粉碎、髓内钉操作困难以及高龄骨质疏松者,术后需严格随访,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再次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8例,女284例;年龄65~97(75.5±7.5)岁;股骨颈骨折1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1例;按照术后健侧髋部是否存在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初次治疗方式、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是否短期谵妄、伤前是否并存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应用单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健侧骨折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2例患者中42例发生健侧髋部骨折,发生率为9.3%,两次骨折发生相隔时间平均(2.9±2.1)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短期谵妄、伤前合并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4.227)、骨密度(OR=4.313)、合并内科疾病(OR=5.616),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OR=3.891),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骨密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3年内要加强内科疾病的治疗,抗骨质疏松,改善髋关节功能,以预防健侧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而较为严重的创伤,前路手术可直视下保证椎管得到彻底减压,同时前柱承载着脊柱主要的载荷分布,而前路手术能实现前柱的骨性融合并重建脊柱前柱的高度,故前路手术仍是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随着脊柱钉棒系统的应用,临床上大多采用后路开放手术治疗,但前路内固定因具有独到的优势,单纯后路并非能取代。本文综述总结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手术适应证选择、前路内固定器械、植骨方法及技术要点,以期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更佳确切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小转子到髓腔最狭窄之间的股骨近端骨折,即从股骨小转子下缘至股骨近端与股骨干近端1/3交界处约5cm区域的骨折~[1]。常见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低能量暴力和青壮年患者的高能量暴力,占髋部骨折的25%~[2-3]。研究~[4]发现,人体最高的承载负荷就位于股骨转子下区域,当发生骨折时,其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型中药水凝胶膏联合TENS辅助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治疗的盘源性下腰痛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23例)和联合治疗组(23例),分别采用冲击波和在冲击波基础上加用中药水凝胶膏联合TENS治疗。治疗前、4周后记录并对比分析2组间VAS评分、Tampa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差异,腰椎活动度及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治疗8次后与同组治疗前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次后,联合治疗组各评分优于冲击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次后,联合治疗组前屈和后伸活动度优于冲击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93、-5.274,均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冲击波组,但无统计学差异(t=1.000,P>0.05);且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冲击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8,P<0.05)。 结论 新型中药水凝胶膏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治疗盘源性下腰痛可有效缓解腰部疼痛,减轻恐动程度,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肩袖损伤是导致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术后腱骨结合部难以形成与正常腱骨相同的组织结构,因此肩袖再次撕裂的发生率依然较高。通过不同方法来促进腱骨界面形成近似生理性界面,并且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强度,一直是运动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通过生物学技术来促进肩袖损伤术后腱骨界面的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 中重度癌痛已成为癌症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尽管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对中重度癌痛效果明显,但仍有40%~60%的癌痛患者得不到充分控制。而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辅助药物治疗癌痛的方式已逐渐被学者认可。目的 探讨TENS对阿片类药物镇痛不全的骨转移癌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转移癌痛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片类药物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4例),分别采用单纯阿片类药物和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采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程度,记录24 h等效吗啡用量、24 h暴发痛发作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最剧烈疼痛、平均疼痛、目前疼痛评分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等效吗啡用量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等效吗啡用量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同期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暴发痛发作次数少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瘙痒等,没有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低于阿片类药物组(P<0.05)。结论 TENS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能有效减轻骨转移癌痛,并可减缓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进程,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8.
【】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髓内钉结合钢缆环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年06月至2016 年06 月本院收治的18 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30~78岁,平均(63.70±3.03)岁;按Russell-Taylor分型:ⅠA型5例,ⅠB型6例;ⅡA型4例,ⅡB型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天,平均4.5天,均采用髓内钉结合钢缆环扎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随访时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19.5个月。手术时间(70.70±30.03)min,术中出血量(290.70±160.34)ml,住院天数(14.70±2.9)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2m(3-8m),未出现骨不连、下肢短缩、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8.59±10.03:优12例,良4例,可2例。结论:髓内钉结合钢缆环扎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满意,可为骨折端提供稳定的固定,患者术后可早期负重,减少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倒置LIS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钢板治疗累及股骨干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4例累及股骨干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35~81岁,平均62.5岁。受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d,平均5.2 d;采用倒置LISS进行治疗,随访时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16.2个月。手术时间(68.22±48.36)min,术中出血量(256.28±182.46)ml,住院天数(14.8±5.2)d。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3~8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骨不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6.49±12.28,其中优15例,良6例,可3例。结论:倒置LISS钢板治疗累及股骨干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疗效满意,术后需严格随访,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10.
胡云根  韩雷  方伟利  金波 《中国骨伤》2016,29(6):496-501
目的 :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与Gamma钉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AO 31A2.2-3.3)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44例。其中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2~83岁,平均56.5岁。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6~87岁,平均60.4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总失血量(术中+隐性失血)、住院天数,术后疗效采用PPMS(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及HSS(Harris hip score,HH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Gamma钉组手术时间低于解剖锁定钢板组;解剖锁定钢板组失血量(术中+隐性失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于Gamma钉组;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完全负重时间解剖锁定钢板组较Gamma钉组延长;末次随访时Gamma钉组PPMS评分(7.50±1.78)与解剖锁定钢板组(6.82±1.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1,P=0.132);Gamma钉组HHS评分(83.25±11.18)与锁定钢板组(86.14±1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3,P=0.243);Gamma钉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型锁定钢板组。结论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可避免外侧壁再次损伤,尤其对骨折严重粉碎、髓内钉操作困难患者,同Gamma钉相比术后髋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Gamma钉,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